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市连续20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

    信息发布者:lwq680727
    2019-06-22 08:05:18    来源:宜春政务网   转载

     近年来,我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,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,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坚守耕地红线,连续20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。2012年—2017年,我市连续六年被省政府评为“全省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设区市”,市国土资源局先后两次被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授予“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
      对于耕地保护,我市始终秉承“耕地没有保护好是犯罪,发展没有保障好是无能,因土地违法影响宜春发展是失职”的理念,按照“主体明确、职责明晰、监督明细”的原则,抓牢主体责任“龙头”,着力构建“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协同、公众参与、上下联动”的耕地保护“大家管大家用”的共同责任新格局。

      在项目选址上,积极引导项目建设能用荒地不用耕地、能占劣地不占好地、能少占地绝不多占地、能存量挖潜则不用新增土地,做到依山就势搞建设,因地制宜搞发展,呈现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良好态势。即便如此,耕地保护的形势仍不容乐观,“既要吃饭,又要发展”的现实,致使保护与占用耕地的矛盾一直存在。近年来,我市经济快速发展,城镇化率一路攀升,达到46.5%,强劲的发展势头带来旺盛的项目用地需求,督促着我市要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之间的关系,尽快转变耕地保护的思路。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用地的“龙头”作用。我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修编时,前瞻性优先布局永久基本农田,尽量避开耕地,已划定的耕地红线,绝对不能突破;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,绝对不能随便占用。宜春经开区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一座高架桥,横跨基本农田保护区,保护了基本农田1000余亩;在规划教体新区时保留一片水田,用于学校建设农业科研基地;宜万同城快速通道多次调整规划设计,尽量避开基本农田,少占耕地……面对一个个重点工程、重大项目,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耕地优先,工业项目、城市建设为基本农田让路。

      保护好耕地,既要“节流”更要“开源”。近年来,我市按照“控占用、调方式、算大账、差别化”原则,巧做“加、减”法,不断改进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,实现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的“双平衡”。

     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整治“加法”。按照“先补后占、占一补一和占优补优、占水田补水田”的思路,着力实施土地开发、土地整理、土地整治“三轮驱动”。近十多年来,我市组织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、国家投资土地整理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共815个,新增耕地20.9万亩。率先在全省启动“旱改水”工作,实现耕地质量和数量“双提升”。用足用活低丘缓坡、增减挂钩、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“减法”。积极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,促进工业建设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,有效减少工业占用城市周边优质耕地。2012年至2015年全市立项低丘缓坡项目试点26个,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.1万亩。用好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试点,减少城镇建设占用耕地,自2010年实施增减挂钩试点以来,立项77个,为城镇建设减少占用耕地面积3.5万亩。今年,我市还开展了以“一户一宅、建新拆旧”为原则的宅基地管理试点,退出宅基地400余万平方米,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建设用地,大部分试点村退出的宅基地可满足未来本村农民建房用地需求5年左右,少数村庄可满足10~15年,大大减少了农民建房占用耕地。

      与此同时,还强化执法监管,严查违法占用耕地行为,牢牢扎紧耕地保护篱笆,严守违法用地高压线。制定了《宜春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定期报告、责任追究制度》,建立了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动态巡查监管网络,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员、动态巡查员、特邀监督员、村级协管员“四员”上阵,形成“全场紧逼,盯人防守”的态势。同时,扎实开展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,按照“既处理事又处理人”的原则,对所有违法用地行为,做到宗宗立案查处、件件落实到位。严格实行重大案件交办督办、典型案件公开处理、重点地区警示约谈制度,坚持以法律的震慑促进耕地底线性保护。(谢建碧 李杰 首席记者贾芳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